李恪杜妙顏 作品

第934章:開始第二條公路,長荊大道

    

--

大唐寶鈔開始印刷。

但剛剛忙完這件事,又有人找李恪。

李恪感覺自己現在就是工具人一樣,挺無奈的。

都說當皇帝好,但是當皇帝之後,李恪就覺得其中的勞累。

這才一個月,講究忍忍,遲點之後再找出個好方法,慢慢偷懶才行。

來的是武士彠,他準備返回荊州。

作為荊州大都督,他是不能離開太久的。

“陛下,您之前是不是想修路,從長安城到荊州城?”

武士彠問道。

在世民大道之前,李恪準備修路的是從長安城到荊州城這條路。

那時候武士彠還收到女兒武如意的通知,讓他進行配合,後來又說要修世民大道,於是就一直落下。

武士彠一直記得這件事,並且非常在意,覺得如果兩個大城池之間能夠修建一條路的話,那麼兩個城池之間必定能夠大大發展。

“確有此意。”

“你怎麼突然提起?”

李恪好奇問道。

武士彠怎麼說都是自己兩個女人的父親。

故而李恪對他很客氣,不僅賜座,還親自給他倒茶。

“謝陛下。”

“臣是想這條路還能不能修?”

“臣覺得兩個大城之間若是修路,必定能夠緊密聯絡,並且能夠大大推動發展以及穩定的問題。”

武士彠謝過李恪的倒茶,隨即正色道。

對李恪,他是不敢因為兩個女兒嫁給對方就飄起來。

君是君,臣是臣,永遠不可逾越這條線,哪怕是李恪對他再怎麼好。

“你想修路?”

李恪眉頭微皺道。

修路他也想,不過不知道有冇有那個餘錢。

而且現在的一些大家族還在商議,他們大多數是要修建通往國外的道路。

對於那些比較偏遠的道路,李恪能夠放權,讓他們去操作,將來的收入可以分給他們。

但是對於國內的道路,李恪希望能夠儘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省得以後出現事情而顯得被動。

故而對於國內的道路,李恪是想修建,但是卻還冇有動工,是想著要花多少人力物力以及夠不夠錢的問題。

剛剛修建一條世民大道,現在還冇有開始收費呢。

“是的陛下。”

“陛下覺得如何呢?”

武士彠點點頭道。

“朕也支援修路。”wp

“隻是不知道現在朝廷有冇有那麼多錢修路。”

“現在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,朕不知道夠不夠修路的錢。”

李恪歎息道。

當家之後才知道當家的困難。

最近一直都在忙,李恪好久冇有計算過內庫有多少錢了。

至於國庫,國庫一直都冇有多少錢,李二在位的時候到處都要錢,他過得並不富裕,遠冇有自己好。

“這”

“要不以工代賑,專門給那些流民機會?”

武士彠咬咬牙說道。

儘管朝廷不承認到處有流民一事。

但是,事實上,大唐到處都是有流民的,而且不少。

這幾年年年都有天災,很多百姓都流離失所,現在都冇有徹底安穩下來。

武士彠敢這樣和李恪說,一方麵是因為李恪是自己女婿,另一方麵是李恪剛剛上位。

若還是先皇在位,他自然是不敢這麼說的。

“以工代賑?”

李恪詫異看向武士彠。

這個時代竟然出現了這樣的詞?

還是說武士彠也是穿越人士中的一員?

不過想了想,李恪啞然失笑,覺得自己想太多。

不過以工代賑的確可以考慮,能夠大大減少大唐的開支,同時還能對大唐有好處,對大唐的百姓也得到很大的整頓,天下流民才能真正減少,大唐能夠真正強大起來。

“是的,陛下以為如何?”

武士彠鄭重點頭道。

這次從荊州城趕往長安城,他就看到不少流民。

一路上他都在想,如何才能解決流民問題,給天下百姓真正一個太平世界,而不是一個區域性的太平。

“值得一試!”

“哪怕不成功,也能提供一個場所給他們。”

“武都督,朕就將這件事交給你,你以國家的名義建一個工廠不,是公路局,登記他們的資訊”

李恪想了想,沉聲道。

從公路局開始,為天下百姓創造就業機會吧。

耕種還是需要人種的,但是耕種的成本比較差,不是強國之道,而且有雜交水稻在,也不需要那麼多人種植。

以前朝廷鼓勵農民耕耘,是因為要穩定朝政,而且每年的糧食還可能產糧不夠吃,所以提高農民的地位。

現在,自己當權,時代應該慢慢變的,耕耘是一個出路,工作是一個出路,還有其他也是一個出路。

“是,臣遵旨!”

武士彠當即激動應是。

為大唐貢獻自己的力量,他義不容辭。

而且他感覺,這一次像是開創先河,若是成功必定大大改變大唐的階級問題。

“傳旨杜如晦、房玄齡、長孫無忌”

李恪想了想,決定召集他們商議一下。

第二條公路,而且事關公路局,李恪覺得有必要告知他們。

“臣等拜見陛下。”

杜如晦等人行禮。

看到武士彠也在這裡,覺得有點意外。

不過意外歸意外,他們倒不會說其他的什麼。

“武士彠,你來說。”

李恪看向武士彠。

隨即,武士彠將想法告知眾人。

同時,還將公路局,以工代賑等想法說出。

“陛下,流民一事”

“與其給流民機會,不如給有需要的百姓機會?”

杜如晦麵帶尷尬。

大唐境內冇有流民,這是高層們的共識。a

但真正有冇有流民,其實他們比誰都清楚。

流民不可能絕,就好像乞丐不可能絕一個道理。

有些流民可以給他們機會,但是有些流民卻不應該給。

與其給他們創造機會,還不如給有需要的百姓創造機會。

畢竟那些百姓纔是真正想要改變,卻又無法改變的百姓。

“可以都給機會。”

李恪想了想,點點頭道。

“陛下,是否會影響農耕?”

“萬一多數百姓都不想農耕,想去修路”

長孫無忌說道。

農耕纔是一個國家的根本。

若是種田的百姓都去修路,那國家豈不是本末倒置?

“采取限製的方式,令種田戶一家隻能出多少人去修路等方式。”

李恪想了想,出言道。

還是集思廣益好,不需要自己想那麼多。

以後大方向自己決定,小方向讓他們去想。

比如修路,自己確定修路,讓他們選擇修哪裡的路。

大神神化周的大唐:陛下,要不您就認錯吧!--